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诸葛亮是一代廉相

发布时间:2025/3/13 10:38:31   点击数:
01:23封面新闻记者谢燃岸“你去菜市场随便问个卖菜的,你问她管仲是谁?她估计要愣到那儿。你问她晓得诸葛亮不?她肯定要骂你太看不起人了。”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诸葛亮研究中心”首席专家、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告诉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,每每讲课讲到三国文化在民间的影响时,总喜欢举这个例子。诸葛亮在中国基本上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即便只提到他的字“孔明”,别号“卧龙”,人们就决不会想到其他任何人。在沈伯俊看来,作为蜀汉丞相,纵观诸葛亮的功业建树和人格道德,绝对是公认的一代贤相,而且是公认的一代廉相。“成都武侯祠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地标,诸葛亮本人又是一代廉相,所以,我也推荐武侯祠为孝廉文化地标。”沈伯俊说。谈自身廉洁奉公自报家产章武三年(),刘备逝世后,诸葛亮以丞相之尊,托孤之重,辅佐后主刘禅,“政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”,达到了权力的高峰。怎样才能统领群僚,治国理民?“诸葛亮正身律己,率先垂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,就是廉洁奉公,以身作则。可以说,诸葛亮的廉政思想和实践,在其辅佐刘禅的十二年中表现得十分突出。”沈伯俊总结了五点,分别是率先垂范,俭以养德;勤政务实,安民为本;自报家产,青史第一;实行薄葬,正气长存;严教子侄,清廉传家。单从第三点来说,《诸葛亮集·临终遗表》中所述,诸葛亮逝世前,曾经上表后主,“臣初奉先帝,资仰于官,不自治生。今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子弟衣食,自有馀饶。”“可以说,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主动自报家产的丞相。这份家产,仅相当于当时的一般地主;除此之外,他没有从事任何经营活动,没有谋取其他收入。直到他去世。对于一国丞相而言,真是极为难得。”沈伯俊说,诸葛亮不仅不贪财,不敛财,而且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用于治国治军,因而能够坦然自报家产,堪称青史第一。谈用人使清正廉洁蔚然成风“治国之道,务在举贤”,诸葛亮不仅自己廉洁奉公,以身作则,而且重视表彰忠直为国、清正廉洁的同僚,培养德才兼备、品格高尚的官员,从而使清正廉洁蔚然成风。沈伯俊列举出一长串被诸葛亮重视和培养的官员名单,董和、赵云、杨洪、蒋琬、费祎、董允等等。这些人都与诸葛亮作风一样,谦虚谨慎,廉洁自律。比如,因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而为百姓所喜爱的赵云,作为资历仅次于关羽、张飞的蜀汉大将,就从不居功自傲,也不争名夺利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)里面有这样的记载,建兴六年(),诸葛亮一出祁山,遭到街亭之败,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。在撤退时,由于赵云亲自断后,部伍不乱。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,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。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,而是诚恳地推辞道:“军事无利,何为有赐?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,须十月为冬赐。”“诸葛亮的以身作则,众多官员的效法追随,造成了一个廉政时代,使蜀汉成为三国时期公认为治理得最好的政权。”在沈伯俊看来,在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中,就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、清正廉洁的继承人而言,诸葛亮所取得的成功,可能是独一无二的。说借鉴推动廉政文化发展到新高度“诸葛亮的廉政思想,是对古代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发扬。同样,他继承前贤,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以毕生努力铸就高风亮节,在廉政文化史上树立了不朽的楷模。”沈伯俊告诉记者,唐代诗人杜甫,北宋文学家苏轼,明代学者宋濂、胡应麟都曾写作称赞过诸葛亮的廉洁和作为。同样,他也认为,诸葛亮的廉政思想和实践,也能对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有益的借鉴,用科学的理论武装,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,把廉政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,把廉政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。“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祀祠庙和诸葛亮、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的武侯祠,能让人们感受三国廉政文化魅力。”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,年,成都武侯祠被省纪委命名为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。目前,全省廉政文化基地正在重新申报,武侯区纪委在成都市纪委的指导下,积极与武侯祠博物馆开展共建申报,进一步整理挖掘武侯祠廉洁元素,让独具魅力的三国文化浸润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ushibaobanben.com/dsbcb/17149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