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江片区是泉州环湾城市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总占地9.15平方公里,项目范围涉及洛阳镇白沙一村、上埔村等七个行政村,房屋征迁总面积约万平方米,总幢数约幢,涉及人口约1.7万人。随着全省最大的安置房项目——白沙安置房项目一期顺利建成,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宗庙、祠堂、古树等,也被保留下来,成为海江片区看得见摸得着的“乡愁”。
征迁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闽南传统古厝
吉贝瑶台
南宋吉贝瑶台留住乡愁记忆
在台商区洛阳镇上浦村吉贝自然村,原有的村落民房已经拆除完毕,一处建于南宋年间的吉贝瑶台,在一片废墟中矗立,特别显眼。这处瑶台由台和塔两部分组成,通高约7米,是高僧、造桥慈善家释道询建灵应寺的附属建筑,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它的保留,不仅为海江片区建设增加历史厚重感,也为当地群众留住了乡愁记忆。
“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,进行三线控制,包括文物保护范围线、文物保护紫线以及我们的建设地带线。未来,吉贝瑶台结合安置房四期组团中心绿地进行建设,保留原有民俗活动的功能,延续村民的乡愁记忆。”中建(泉州)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道。
百岁古树全部保留利用
包括吉贝瑶台在内,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历史资源,留住城市记忆,是这次海江片区规划建设中的重要课题。在征迁过程中,台商区就组织对海江片区进行全面摸家底,盘点文化历史资源近百处。
在规划设计中,台商区参照历史价值、纪念意义、建筑美学等标准,确定了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点,以及部分文化遗存点,对不可移动的原址保护。对有保护价值的,进行迁建保留或迁建更新。同时,保留了树龄年以上的古树名木,以及文化遗存点附近的树木。
那么,要如何进行保护与利用呢?记者获悉,海江片区将结合组团中心绿地的利用,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。通过城市公园利用,形成特色景观节点,打造文体活动空间。同时,与社区进行结合,承担一定的社区中心功能。(海都记者柳小玲通讯员曾玲华文/图)
来源:海峡都市报闽南版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ushibaobanben.com/yxcl/173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