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将现代美国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,那么其自身的影像一定具有相当的重要性。评论家布鲁克斯曾经写道,“漫无边际的,如广袤的云层般覆盖的理想主义”遍及19世纪的整个民族的文化层面。这就是一种自我的影像的描述,弥漫的,持续不变的。当然,更重要的,不是如云雾般的理想主义空间,更重要的是在云雾之下的日常生活,日复一日,遍及各地,涉及所有的人。于是,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对美国人描述的大师:马克·吐温,爱德华·霍普,斯科特·菲茨杰拉德,沃克·伊文思,雅各·劳伦斯,威廉姆·福克纳,道格拉斯·萨尔科,拉尔夫·埃里森,诺曼·梅勒,海伦·里维特,罗伯特·弗兰克,罗伯特·奥尔马,托米·莫里森,等等。这样的名单还可以列举一长串。通俗的或者前卫的,两者交替出现,从而将一个时代的风貌变得如此缤纷多彩。
随着20世纪30年代杂志上图像的激增,一个国家的形象限定也许逐渐偏向了影像的空间。作为一种宣传报道和社会的纪实,不管是在官方还是在民间,摄影在这一领域中的出现完胜所有的对手。当《生活》杂志在年诞生的时候,思想体系上的强大力量就已经无可争辩。当然许多人反感它的猎奇,它的感情用事,它的偏向“流行”的自傲,以至于所形成的粗糙的平民色彩。这时候受《财富》杂志的委托,沃克·伊文思和詹姆斯·阿基提出了一种和《生活》杂志分道扬镳的实验空间,申请作为一种“艺术的”和“戏剧化”的摄影方式,以对抗徕卡摄影的随意松散。
和杂志齐头并进的还有画册。尽管读者群相对少了些,但是在政治倾向和装帧形式上则更为多样化。伊文思和阿基在年就出版了《现在让我们来赞美名人》一书,一开始仅仅销售四百本。伊文思在年出版的画册《美国人图像》也只是稍好一些。但是相对短命的杂志来说,画册的影响力更为持久。画册可以反复阅读,重新评价,深入阐释,甚至可以再版。画册还可以不断地找到新的读者,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方式。因此这也就形成了持续以恒的影响力,从伊文思的《美国人图像》到罗伯特·弗兰克的《美国人》,接下去是雅各·霍尔达特的《美国图片》,乔尔·斯腾菲尔德的《美国景色》,直至年道格·里卡德的《新美国图像》。
那么,“美国人”在这里意味着什么?从一开始其中的含义就是模棱两可的。伊文思的摄影是指美国人的个体,还是一个主题,抑或是两者皆有之?是陈述一种客观的现实还是另有所指?是对以往的美国人摄影的拒绝还是替代?是否带有讽喻的色彩?所有的这些计划都是源于一种真诚的邀请,都试图去检验或者证实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开放的观念。难度在于,每一个“美国人”的词汇都可能在某些意义上联想到“理想主义的云遮雾绕”。也许可以这样说,真正的“美国人”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,涉及到很宽泛为文化范畴。即便是持有不同的看法,也不是与美国人为敌的。这样一个还在进行中的主题,可以让你生发出更多的联想空间。
下面是五本和美国人相关的画册简介——
沃克·伊文思《美国人图像》AmericanPhotographs(现代艺术博物馆,年)
这本画册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个展时同时推出的,融合了伊文思对欧洲画册的借鉴,以日记体的方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顺序,表现了摄影家对人物身体、脸部以及晦暗的空间敏锐的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ushibaobanben.com/yxcl/170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