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:朱沐恩,女,棠湖中学初级吴英导师班学生,现已在《教育导报》《华西都市报》《今日中学生》《招生考试报》《作文成功之路》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。
《华西都市报》(年9月28日,第7版)
七十年沧海桑田,七十年日新月异。五星红旗骄傲地高高扬起。神舟飞船放眼浩瀚苍穹,西藏铁路安卧世界屋脊;辽宁舰巡行万里碧波,歼20掠扫广袤蓝天。中国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,发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。
我的母亲出生那年,“高考”这个词汇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。那时候,小孩子是要在农忙的日子里回家帮忙的——少年稚嫩的肩膀,要担起沉甸甸冷冰冰的锄头,劳作后酸疼的手要捏起笔来,是何等艰难。然而母亲终于考上了大学,紧抓住了飘渺的梦想。“我高考的时候发了洪水。”母亲说得轻描淡写,似乎在叙述什么琐事,“水淹到大腿,没办法,考呗。”高考,对于过去的人们是一道龙门,跃过去便是新世界。“不读书,就只能和我们一样担着太阳过西山!”这是母亲的上一辈对她说的话。
表姐也许是高考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届学生。她是喜欢文科的,却选择了不太擅长的理科,“理科好就业,高考也好选专业嘛。”她的母亲这么解释。自从表姐上了高中,就似乎没日没夜地泡在题海里,忙得二十四小时转得像陀螺。她努力、她奋斗,虽然她也曾赌气烦过那无边无际的学习,但终究还是提笔埋头刷刷写起来。表姐用无数个天未亮的清晨和天将亮的午夜,换来了自己应得的日出。
而几年以后,我也将迎来高考。高考的制度已大大改革,我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性。多元化、个性化,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很多,都能通向梦想。我可以选择,可以调整;但我必须努力,命运会以同等重量的甘甜回报汗水。我有了时间与能力细细思考自己的志向、社会的需要以至于国家的期许,能尽所能在人生的考卷上一笔一划写上最优解。高考,是我可以用手中的一杆笔书写命运的机会,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。高考是一座指路牌,指引着梦想的方向。
“老年人常思既往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惟思既往也,故生留恋心;惟思将来也,故生希望心。惟留恋也,故保守;惟希望也,故进取。”
高考在改革,社会在变化,国家在进步。七十年砥砺前行,七十年不忘初心。五星红旗展望着未来的荣耀,骄傲地高高扬起。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,中国,愿您永为少年!
(指导老师:吴英)
扫码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ushibaobanben.com/dsbtd/14365.html